Transcript
Page 1: 摆山水雪景 觅些许凉意 - CHENGDU€¦ · 2 f ) 摆山水雪景 觅些许凉意 钟士敏作品展今日下午岁月艺术馆开幕 “古木寒林——钟士敏作品展”对钟士敏本人来说,意

编辑 李洁 美编 唐倩 商报官方微信 cdsb86612222 商报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:@成都商报 腾讯微博:@成都商报 商报报料热线 028-86612222 商报电子版 www.cdsb.com

我的第一位老师,我已经不记得她姓甚名谁(可能姓崔),但是我知道她有一条大辫子。那时我寄读在乡下的一所幼儿园,也许3岁、4岁,谁知道呢?我的有一条大辫子的老师,辫梢就刚好在4岁娃娃们的头顶上,扫来,又扫去。

后来转学回到城里。我有了陈老师和张老师,她们都很爱我,给我脸蛋上擦很红的胭脂,让我站在最前排表演节目。张老师喜欢吃糖。她剥开一粒糖,用嘴啜,发出“吸”“吸”的微小的声音,然后端起大瓷缸,喝一口滚烫的开水下去,轻轻地、缓缓地:“啊……”

张老师每天都在我们午睡的时候吃这粒糖。我能在床上听到她的“吸”“吸”以及“啊……”,就觉得很安心。

上了小学,班主任是李仕芬老师。她微胖,但是洁净极了。一头短发,喜欢穿前开的碎花布拉吉,眼睛很小,说话轻柔,一边嗔笑一边帮班里顶小的男同学把乱作一团的裤子穿好。李老

师现在有80岁了。有同学在街上碰见她,她就要拿同学的手机,在微信群里跟我们说说话,声音还是那么轻柔。

初中班主任是我的妈妈。不过,在学校不能叫妈妈,要叫范老师。

前几年我们学校百年校庆,上台发言的老师还在讲范老师的故事——她离开那所学校已经20年了。那位老师说,学校停电的时候他亲眼见她在楼梯口高举着蜡烛,给孩子们照路;又说有一次一个学生流鼻血,范老师买来降火的慈姑,一粒一粒用小刀削好,喂给他吃。那位老师说,都是小事情,但是小事情见真章,爱学生的老师才是好老师。

我最喜欢范老师的一件事,是有一年老家下大雪——下雪是非常非常罕见的。于是初95级三班的两节语文课,就被放了出去,在郊外打雪仗。我们回学校的时候,被勒令不许声张。不过外班同学一溜儿眼巴巴的脸,我至今还记得。

每周,范老师会花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上周记课。写得好的周记,就让自己上台去念。我们班那时有一个现象,成绩差的同学,唯有作文课上,可以光彩四溢。

至今仍有几篇周记在我脑子里闪闪发光。成绩不太好、也不爱说话的男同学吴一凡,有次写了一篇周记,专门记录县城里常常游走的几个乞丐。他观察他们,记录他们的体貌特征、喜好和习惯、所长与所短。我记得他在台上念这篇神作的时候,台下鼓掌的笑疯了的拍桌子叫肚子疼的,什么都有。另一篇,是一个女同学写的,絮絮叨叨写她如何埋葬一只虫子,念到最后几乎全班都哭了。

我那时有位同桌叫吴红娟。她写范老师站在讲台上,本身就是一种美育——给一群十几岁的女孩子奠定了最基本最正确的审美观。我妈那时会穿自己织的有繁复花纹的大毛衣,在裁缝那里定做格纹的薄呢套装,穿米色的真丝

衬衫,中跟鞋,真的是美——她是县里少有的大冬天穿裙子的人。

数学老师黄凤元,烟鬼,样子很凶。我挨过黄老师用教鞭打手掌,打完,就拿了全省数学竞赛的一等奖。

高中文科班的班主任钟老师教英语。他教得很好,但我知道他始终对我的那种散漫不知好胜的性格很痛心。后来我没能报考北大复旦,而只就近读了川大,也许是钟老师的一大遗憾。

语文老师姓杜,有夫子气。讲红楼梦,讲雷雨,根本不按教案来,林妹妹进大观园要讲一周。冬天戴呢帽,夏天穿绸褂,刷一下打开折扇,一面扇一面慢悠悠说:心静自然凉。

他为跳舞爱上了别的女人,所以离了婚。但是前妻跟现任都在一个学校里,在宿舍楼里吵过架。那天杜老师红着脸,两边劝不住,只好自己匆匆地走了。那件事后,我更不怀疑,他是我所有老师里,最浪漫最文艺也是最迂腐的一个。

最后一个要记的,是我所有老师里最有名的,川大新闻系教授周啸天。他后来拿了鲁迅文学奖,引得天下一片争议厮杀。周老师兀自端坐在书房,笑眯眯接电话,把年轻记者们准备好的尖酸刻薄一个个挡回去,颇有魏晋风。

我听跑文化的同事说起这个,就很欣慰,觉得我的老师真是棒。

在我的印象里,周啸天快70岁了吧?反正十几年前他在教我们古代文学的时候,就已经是一个小老头。我因为永远坐在角落,周老师的课又是大课,在巨大的教室后部,我视觉里的周啸天总是一个小小的人影子在讲台上晃。他总是笑眯眯的。我们都叫他周老师,没人叫周主任。

我的古文成绩不算太好,但也过得去,考试的时候还拿给邻桌抄。大概被周老师发现了,邻桌得了个 59分。在这一点上,我感觉周老师有点顽皮。

(潘媛)

我的老师

2017年8月5日星期六 01

艺术生活

让艺术走进生活 让生活更加艺术

WEEKEND

大 周 末 说

古木寒林——钟士敏作品展

主办单位:四川省诗书画院、成都画院

承办单位:四川浙商美术馆、岁月艺术馆

支持单位:成都市温江区政协书画研究院

展览时间:8

月5

(1 5

:00

开幕)日~

8

月1 5

咨询电话:0 2 8-

8 67 8 77 1 8

开放时间:0 9

:30 -17

:3 0

(周一闭馆)

展览地址:岁月艺术馆(成都市锦江工业园区三色路38

号博瑞·创意成都B

座2F

摆山水雪景觅些许凉意

钟士敏作品展今日下午岁月艺术馆开幕

“古木寒林——钟士敏作品展”对钟士敏本人来说,意义重大,他透露这次展览呈现的作品,是一个阶段以来他关于绘画的技术小结、心得体会与对艺术体悟的小结。接下来他的作品将画风大变,“这是个变化的时代,作为一位艺术创作者,创作出最真实的自我感受,能够代表自己足矣。不一定是最好,但一定要最真实。”

成都商报记者更了解到,此展已呈绝对的“未展先热”之势,多位资深藏家在展前,已将此次展览的大多数作品拿下,让这场筹备已久的展览,又多了几分看头。

因为对中国传统绘画古典精髓的师法与创新,有了这44件典丽而又充满变化的作品;因为大年初一次去西岭雪山看雪的经历,与后来整理画作时,发现大多数作品都与古木、藤蔓有关,便有了“古木寒林”的展览名。已有一段时间没做个展的画家钟士敏,今天下午终于要在岁月艺术馆摆开一片山水雪景,为酷暑的成都,觅出些许凉意。

成都商报记者 谢礼恒 实习生 陈霞

钟士敏在北京进修完回到成都,成为成都画院专职画家。作为一个山水画家,他这些年走过不少地方,观雪、画雪、悟雪,成为个中一趣。对于如何画雪,他之前困惑很久,想法不具,今年年初去了一次西岭雪山,漫山大雪,他在山顶看见几棵参天古树,特别好看。“树越老越有生机勃勃之势,但又不妨碍它散发本身的沧桑之气。由此我突发灵感,如果一个画家能画出此种势态——技法老练但又像小孩子一样生气满满,那是不得了。”

“既老又新”的态势,既是景中之实感,又是笔法的进一步要求。要让笔法“既老又新”,难上加难。

钟士敏画雪不只这几年,此次呈现在作品中的雪景,在技法上既有变化又有突破。“艺术创作是个极其模糊的过程,画中雪我真实见过,但真正画起来就模棱两可,每处都充满不确定,想要画好,必须采用超高的绘画技法。‘想画好’与‘画得好’不是一回事,想法与技法要并行不悖而又互相支撑。古人爱画雪景,流传下千古佳话。生活在现代的我,不满足于只学古人画雪,而一直思考如何使用传统笔墨创新出既有古意又有现场感的雪景图。‘现场感’很重要。我不想在画中虚构一场雪,只是想将传统笔墨移植到现实场景中,把现实变成画。”

奔着这个目标,钟士敏在画面构图、笔法使用、艺术语言铺排的取舍之间,颇费斟酌。

值得一提的是,作品中令人惊喜地采用了部分“彩墨”语言,其笔法写意,挥洒自如,自有一番新意,颇具个人风貌。“绘画上我一直两条路推进,一是工细的绢本雪景创作,绢,不易晕染笔墨,适合精细绘画;二是写意,尤其迷恋元末大家王蒙的画风,线条感强烈。在前两年的绘画创作中,我一直追求整体与细节、写意与细致方面的关系。好在这两年有了进步,收放自如不少,开始有心力与笔力往新的一面探索,彩墨部分的颜色可能用得还不够精到,但这个尝试刚刚开始,以后会有更多这方面的内容,我相信会越来越好。”

山林、古木、雪压松枝,钟士敏的这场展览,堪称成都酷夏里的“一捧雪”。

“这场个展算是我的一个临界点,做出变化之前的一次预告,既是一个暂时的句号,也是一个新的起点。以前的创作,大多为达到更精致的画面效果,顺着自己的习惯,在已有基础上进行小修小补,但这些都不是大改变,我想留更多时间去求变,带着更深的思考去创作。”钟士敏在采访中还透露,“彩墨、水墨可能就是一个大方向,包括通过大量写生来试图构建出新效果和新气息,都是有可能的。但无论怎么改变画风,你还是能一眼看出是他,他的气质变不了,画家就是这样。”

四川省作协副主席伍立杨在谈到钟士敏的这批作品时提到,“士敏作品的所得,既得传统的笔墨,更得其气韵。大自然骀荡之气扑面

而来,流宕着气势磅礴的感觉。深邃林壑,丛祠古木,杖履经营,尽归笔底,而岩际瀑布飞流,路隅兀立古幢,又时时隐现于松烟夕照间。西南山水的大气恢弘、连绵精深,使他的作品精致又不失淋漓、丰富又不失浑然、多变又不失统一、重意味又不失整体的前提下,获得了新的艺术质素。”

成都画院艺术评论员曹筝琪娜则认为,若以传统论画的品评方式去看钟士敏的作品,是极容易有代入性的,“无论是可居可游的境地,还是那层荡漾的逸气,都会让心走进画里去停泊、去静思。他的作品既有骨法用笔,又能气韵生动,即可含道映物,又可澄怀味象,深谈下去会有许多的感悟。”她更认为,钟士敏艺术的取向有“学古不泥”“从师不摹”

“依心而变”三面格局。

钟士敏,成都画院专职画家,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,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事,四川省中国画学会理事,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画家。长期从事中国山水画的研究与探索。

技法既有变化又有突破

展览凸显阶段意义

钟士敏《饶舍栽新松》

17 ×1 00 c m

钟士敏《闲步清溪》

17 ×1 38 c m

钟士敏《蓬莱仙岛》

6 4×20 7c m

钟士敏《夜雪初积》

35 ×1 08 c m

钟士敏《松阴闲趣》水墨团扇

直径2 6c m

岁月艺术馆地图

Top Related